找到相关内容32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功德”与“慈善”之辩

    的“撞钟权”、“撞钟券”、吉祥开光号码等等,形式多样,不一而足。虽然,这些慈善拍卖获得的许多善款,基本上都以捐赠的形式捐给了需要的机构或人群,然而,佛学界、文化界对此现象所展开的各种争论或讨论,涉及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路径及其特征等重大问题。 一.关于争论 关于佛教慈善义卖的问题,很犯踌躇,颇有不易讨论之感。 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,很容易出现两种彼此对立的观点及其倾向,如同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|慈善义卖|李向平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6191236414.html
  • 什么是相互差别?

    相互差别 因明用语。指因明立宗时有法与能别之间到底应该由谁来决定谁的问题。商羯罗主《入论》云:“此中宗者,谓极成有法,极成能别,差别性故。”《大疏》解释道:“此取二中互相差别不相离性为宗体”,至于为什么是互相差别,窥基没有说明,由此在学界引起争论。吕认为只能由后陈去差别前陈,而不能相互差别;熊十力认为就体义来说,是互相差别的。慧沼则解释为:前陈作为自性可以领有更多的种属性,而后陈明确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2138661.html
  • 科学与宗教:从分离走向对话

    中学生要不要学习达尔文进化论召开了听证会,这件事情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。不知两位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? W:这个争论在美国由来已久,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“斯科普斯审判案”。从那以后,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着。在堪萨斯,问题的争论涉及到该由谁来决定到底教给孩子们哪一种理论,到底采用哪一套标准。很显然,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脱离了它原本的内容,而愈来愈带有政治、权力的色彩,因此变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846402.html
  • 部派佛教的发展

    从佛教创立初期,一直到佛陀入灭后的一百年间,弟子们严格奉行教法,教团内部和合,没有争论,佛教史上称为“原始佛教”时期。   之后,佛教教团逐渐向外发展,由于各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,种族纷杂,加上弟子们对佛法和戒律的见解不同,逐渐产生分歧,佛陀入灭后一百余年,分裂为“上座部”与“大众部”两大部派,称为“根本分裂”。两大部派由于流传地区日广,各地传承关系不同,风土人情迥异,便要求在说法上和制度上有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155326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调和

    。  政治方面  君臣之义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的重要部分,佛教沙门不礼拜君王,争论遂不可避免。晋成帝幼年即位,辅政的庚冰要求沙门礼拜君王,引起争议。安帝时,论难更趋激烈。  佛门人士则指出,沙门出家,不必拘泥于世间礼法;沙门不敬王者,原系印度佛教规仪,在中国行此法并非抵抗王权;而且,沙门不敬王者亦早已约定俗成,不必更改。慧远所撰的沙门不敬王者论,更为佛教人士的看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。这项争论一直绵延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2256990.html
  • 勿因人而憎法

    这个法门真好的话,怎么不把他“纠正”过来?比如要和一位净空法师的弟子争论过,则连老法师也瞧不起,怎么教的学生,看看这些修净土的“都”这副德行!要是和南怀瑾老先生的弟子争论过,则连老先生也反感,大概南某不行,看他的弟子就知道。要是和密宗的弟子争论过,就大发感慨,唉,这些学密的人真可惜啊。一来二去,没有不反感的佛法了,也没有比自己强的人了。这些念头当时未必很清晰,但是潜伏在意识里。致使后学本来对某经典...

    定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746042.html
  • 各部派的学说

    《异部宗轮论》及其异译《部执异论》,或《十八部论》、《异部宗轮论述记》等所述,他们争论的问题深具哲学反省的意义。各部派中保存下来的资料最完整的是说一切有部,如《六足论》、《发智论》、《大毘婆沙论》与《俱舍论》等,这些著作不仅阐述说一切有部的基本主张,更广泛涉及其他部派的观点。根据这些资料,可归纳出各部派争论的基本问题:   有无、真假的问题 如前所述,部派佛教的学说,大体上分别以大众部和上座部为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3055338.html
  • 鹅湖山与观音寺

    史上的一段佳话。它给后世留下了开展学术争论的良好传统。鹅湖之会是儒学内部不同思想和学术观点的争论,朱、陆都是当时儒学的巨擘,他们之间通过争论来辩明真理,消除分歧,谋求统一的努力是值得赞赏的,这有利于学术观点的深化和发展。鹅湖之会之后,通过开展学术争论来进行教育的会讲在书院教育中逐步形成制度,并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方式。这种会讲有如今天的学术讲座、学术研讨会,是交流学术观点、开展学术争论的重要形式。  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893248.html
  • 晋宋之际佛教因果报应论争述评

    由于佛教在中土的影响较微,问题尚处于萌芽阶段。而东晋及刘宋时代,情况大为改观,围绕因果报应问题的争论成了当时思想界的重大理论问题。  一 因果报应的概念  在中国,“因果报应”、“业报轮回”、“三世...思想不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,人们“骇其奇异”,认为它“宏阔胜大”,玄微难测,虚诞无证,因此“通人多惑”。但晋以前的史料并无关于此问题之争论,从东晋开始,此一问题被思想界提升为议事日程,引发多次重大争论。此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860028.html
  • 牛在何处──第二届两岸禅学会议感想

    规范的歧异,争议较大,在此,我提出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:   学术界有一种极端的现象,就是为争论争论,专门挑毛病,忘了争论的目的。有些讲评的学者讲评论文,从字句标点到段落引文,统统用“国际标准”评判得几乎一无是处,甚至连论文的主题价值也因为是“历史上的事”而加以否定。我想学术争论的目的就是为求问题的解决、达成共识,如果对所讲评的论文的观点不置一词,...

    吕建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4470247.html